全屏 镇海区街道地图 镇海区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浙江省地图-→ 宁波镇海区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宁波地图 辖区: 【江北地图 | 海曙地图 | 江东地图 | 北仑地图 | 镇海地图 | 鄞州地图 | 慈溪地图 | 余姚地图 | 奉化地图 | 宁海地图 | 象山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浙江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镇海区地图

镇海区 的地图(行政区划地图)
省/地市/区县/乡镇 简介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庄市街道地图 庄市街道  辖:庄市、陈倪路2个社区;汤家、庄市、勤勇、曙光、永旺、光明、联兴、汉塘、钟包、万市徐10个村委会。,,庄市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镇海区庄市街道行政区划,庄市街道 ……[详细]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澥浦镇地图 澥浦镇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东端,南距宁波市区23公里,招宝山街道14公里。东临东海灰鳖洋,隔水与金塘岛相望。北越大平岭与慈溪龙山镇接壤,与蛟川街道、骆驼街道交界,西与九龙湖镇毗邻。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海中有澥浦山(泥螺山)、巴子山、棋盘山、走马堂四岛礁。镇政府现驻觉渡村。辖1个居民区,8个行政村,,,澥浦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镇海区澥浦镇行政区划,澥浦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九龙湖镇地图 九龙湖镇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河川平原,北同慈溪鼎雁门岭间隔,又与宁波江北区庄桥镇为邻,与澥浦镇、骆驼街道接壤,面积65.3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耕地面积为2.92万亩,总人口为2.49万。  河头又名河头市,古名鸿落河头。北宋之末,已有故明外录事参军徐仲孙之五世后裔从奉化迁移来,,九龙湖镇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镇海区九龙湖镇行政区划,九龙湖镇 ……[详细]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地图 镇海区位于宁波市境东北部。总面积366.9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22.49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路112号,邮编:315200。代码:33021。区号:0574。拼音:Zhenhai Qu。  行政区划   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庄市街道、招宝山街道;澥浦镇,,镇海区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镇海区行政区划,镇海区 ……[详细]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地图 招宝山街道位于镇海区东部沿海,甬江口北岸,东起外游山,南沿甬江,隔江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仑区小港镇相望,与蛟川街道接壤,北濒灰鳖洋,至七里屿与舟山市金塘乡交界。东南北三面环水,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人口6.23万。招宝山街道办事处驻胜利路200号,距市中心约18公里。辖:城东、,,招宝山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行政区划,招宝山街道 ……[详细]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蛟川街道地图 蛟川街道位于镇海城西郊,东与招宝山街道相接,北濒灰鳖洋,西连澥浦镇、骆驼街道、庄市街道,南临甬江,2001年9月由原城关镇分离出来,2006年9月与浙江省镇海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辖区总面积36.8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6个社区(其中3个为大工程企业社区),常住人口4.04万,外来务工人员8万余,,蛟川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镇海区蛟川街道行政区划,蛟川街道 ……[详细]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骆驼街道地图 骆驼街道  辖:中街、南一、盛家、贵驷5个社区;西盛、金华、联勤、骆驼、东邑、金东、余三、贵驷、董家畈、里洞桥、团桥、尚志、骆兴、清水湖、敬德、兴丰、妙胜寺、-、朝阳、沙河、东钱21个村委会。,,骆驼街道行政区划,浙江省宁波镇海区骆驼街道行政区划,骆驼街道 ……[详细]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镇海

镇海(英语:Zhenhai District;汉语拼音:zhen hai)古称浃口、蛟川、海天雄镇。现属浙江省宁波市,辖二镇四街道。2005年底,户籍人口 22.49万人,陆地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环境宜人。

中文名称: 镇海区
外文名称: 英语:Zhenhai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下辖地区: 辖二镇四街道
地理位置: 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冀
面积: 218平方公里
人口: 2005年底,户籍人口22.49万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招宝山、九龙湖
拼音: zhen hai

基本介绍

   坐落于中国东海岸的宁波镇海,是一个面积仅两百余平方公里,人口仅二十二万的小城区,却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商贾巨子,产生了人才的“钻石效应”。
  翻开镇海的名人录,会看到一串闪光的名字,如世界船王包玉刚、影业巨擎邵逸夫等商贾巨子;贺友直、华三川、陈逸飞等著名书画家;港澳两地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政界名人;更令人称道百余名中国两院院士中,镇海籍院士就有二十六位。[2]
  虞洽卿
  虞洽卿(1867~1945),字和德,出生在浙江镇海龙山(又称三北)一家小杂货铺里。6岁丧父,靠其母做针线活抚养成长,仅读了3年私塾。15岁时到上海为学徒,曾在鲁麟洋行和道胜、荷兰银行当买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向清廷捐了个道台虚衔。进而筹资创办航运企业。历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全国工商协会会长、全国商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航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等职。
  虞洽卿从事航运业活动,始于宣统元年(1909年),联合宁波、绍兴商人创办宁绍商轮公司,任总经理。民国3年(1914年)因租船事与宁绍公司董事会发生矛盾,去职后决心独自另办航运企业。同年,独资创办三北轮埠股份有限公司,以后又收买英商鸿安轮船公司。民国6年购进宁兴轮,另组宁兴轮船公司。上述三个公司由三北公司统一经营、统一核算。此外,在长江、沿海港口置有仓库码头,还拥有上海鸿升码头堆栈公司、三北船厂等附属企业民营的公司。虞洽卿被誉为“民营航运业的巨擘”。
  民国29年秋,虞离沪经香港去重庆,民国34年4月26日病故在重庆。
  叶澄衷
  叶澄衷 (1840-1899)原名成忠,镇海庄市人。6岁丧父,少读私塾,未及半年辍学。11岁进油坊做学徒。14岁至上海一杂货铺当店员。17岁在黄浦江上驾舢板。后经营五金火油等,逐渐发展到商号18个,时称“五金大王”。后投资银钱业、房地产业及沙船业,兴办轮船公司、火柴厂、缫丝厂。1899年9月,于上海虹口张家湾捐地28亩,出银10万两,创办澄衷学堂(后改名澄衷中学),但未及建成,便于光绪二十五年十月逝世。其子承父志0万两办学,使澄衷学堂成为上海创办最早、声誉最隆的民办学校之一。其关心家乡公益,先后捐设忠孝堂、义庄、义牛痘局等.
  蒉延芳
  蒉延芳(1883~1957),出生于浙江镇海石门前蒉村的一个贫农家里。因家境窘迫,读书不多,却好思索,故也不失聪慧。14岁时随表兄一起到山东胶州,在一家宁波人开设的办事处里学生意。直到20岁时闯到上海,经熟人介绍,在德国人开办的亨宝轮船公司工作。几年后当上了直隶井陉矿务局及北漂煤矿的驻沪经理。宣统二年任上海捷运公司总稽核,不久,该公司派其前往欧州各国考察运输业务,回国后即任中华捷运公司总经理。民国17年合资兴办源大行,随后在十六铺一带开设大成、源昌等8家鱼行。同时还创办信平保险公司。
  民国18年到浙江兴业银行,任该行董事,经营房地产业,先后担任上海市房地产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府土地估价委员会主席等职。民国24年任新裕纺织厂经理。民国35年浙江实业银行购得英商汇德丰洋行的扬子江拖驳公司,该行邀其出任总经理,垫款5万元,作为蒉的股金。此后,浙江实业银行将所属的和新纱厂、云飞汽车公司、四明电话公司、宁穿(宁波至穿山)长途汽车公司交由蒉经营。人称“宁波帮”的实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参加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应邀出席开国大典。历任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民建上海市委负责人、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9月至1954年9月任公私合营上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公私合营上海轮船公司成立后,任董事长。1955年调任上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方液仙
  方液仙,名傅沆,1893年12月生于上海,是近代著名的镇海方氏子弟。方家世代为商,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经营钱庄、典当、银楼、南北货等业,仅钱庄就设有二十多家。方液仙少年时就读于宁波斐迪中学和近代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中西书院,接受了良好的西学教育。他尤其喜爱研究化学,曾师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化验师、德国人窦柏烈学习,其同学中还有后来著名的“味精大王”吴蕴初。他在家里设立简易的实验室,购阅有关制造日用化学品的书籍,苦心钻研,学会制造多种化工产品。
  1910—1911年,上海发生钱庄倒闭风潮,方家大多钱庄亦未能幸免,仅存3家。方液仙之父方选青不擅经营,打算让方液仙继承家业,但他对经营钱庄并无半点兴趣,令父亲非常失望。鉴于当时外货化妆品,如欧美夏士莲雪花膏、劳氏白玉霜及日本金刚牌牙粉等充斥市场,方液仙决计自己研制化妆品。
  1912年,19岁的方液仙开始筹设中国化学工业社(简称中化社),但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他并不气馁,多方奔走筹款,最终说服母亲方李氏,拿出私蓄1万元给他作启动资金。他在圆明园路安仁里家中设厂,购置一些简单设备,亲自率几个工人和学徒,生产三星牌雪花膏、白玉霜、生发油、花露水、牙粉等化妆品。当时因外货泛滥,中华社产品销量极微,连年亏损。家人、亲友见此情形,都力劝其停手,可他仍不改其志。他还和友人合伙开办了龙华制革厂、鼎丰搪瓷厂以及橡胶制品厂、硫酸厂等,多为国人首创的化轻工厂。在洋货大行其道的近代中国市场,本土产品几乎没有销路,最终都无奈停产了。
  1915年,在1万元全部蚀本后,他又设法自筹3.5万元,并争取其舅父李云书投资1.5万元,在重庆路租了三间厂房,增加设备,聘请经理、推销员等,增加果子露、皮鞋油等产品。这时,中化社因大量资金注入,初具规模,但营业仍是年年亏损,不见起色。1919年初,中化社又亏损殆尽,濒临倒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抵制洋货、振兴国货运动,中化社从而绝处逢生。中化社的产品质量并不亚于洋货,因此深受消费者欢迎,纷纷购买,三星牌各类化妆品、日用品迅速打开销路,生产迅速发展,不久转亏为盈,甚至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1920年,方液仙请求上海钱业巨擘、四叔方季扬投资,方季扬同意入股,却有个条件:要求李云书撤资。方液仙左右为难,一位是舅父,一位是叔父,两位长辈都不好得罪。他权衡利弊,思虑再三,最终决定苦口婆心劝服舅父李云书退股。这样,中化社重组资金5万元,方液仙自认七成股份,方季扬认三成,中化社改组为无限公司,方季扬任董事长,方液仙任总经理。自从方季扬入股后,中化社得到金融界支持,有了稳固的后盾,在河南路设立总公司,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扩大了生产规模,企业焕然一新,先后推出四大名牌产品。
  1923年,方液仙的同学吴蕴初试制调味粉成功,由张崇新酱园老板出资投产。起初,方液仙见调味粉市场前景不错,打算投资参与,但张崇新老板坚持独资,因此方液仙决定中化社自己生产。他责成徒弟王修荫按照公开发表的制造方法试制,但生产环节繁多,整个生产过程需要2个月,而且质量也不稳定。方液仙遂偕王修荫同赴日本,通过郭永康介绍,参观了日本“味の素”厂,并取回一些半成品,回国后经过进一步仔细分析研究,终于解决了生产技术问题,生产出“观音粉”和“味生”。观音粉质量不如天厨味精,销路不好,味生售价比天厨味精低30%,颇受欢迎。中化社调味料品油精、酱色的销路也不天厨味精厂作为同业有竞争,同时也有共同利益,在质量与价格方面形成互补,最终将日货“味の素”挤出了中国市场。
  邵逸夫
  邵逸夫是香港邵氏兄弟影业有限公司总裁,是著名的影业之王,曾被香港学术界投票推选为最成功的十大企业家之一。他的“邵氏影业”也曾被列为香港十大财团之一。他在港、澳、台和东南亚以及南朝鲜、日本、印度等地拥有电影院200家,每天光顾这些电影院的观众可达100万人次。他的事业的影响已深入到广大地域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乡朱家桥下邵村(今勤勇村)人。父名镛,字行绍,号玉轩,早年在上海经营颜料行,为人机智,生活简朴,热心于上海和家乡的公益事业。邵镛有子六人,女二人。邵逸夫排行第六,至今尚有人称之为六先生。邵逸夫名仁楞,字逸夫,以字行,1907年出生于上海南市豆市街锦泰昌颜料行的楼上。
  邵逸夫17岁时,在上海念完中学后,由于对电影事业有极大的兴趣,就投身中国正在成长中的电影事业,开始在其大哥邵醉翁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担任拍片工作。
  邵逸夫特别关怀祖国的莘莘学子,认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首先在于发展教育。
  1985年,邵逸夫向浙江大学赠款1000万港币,以兴建“邵逸夫科学馆”。
  最近几年,邵逸夫为了帮助祖国培育人才,向全国10所大学捐资1亿港币,用以兴建教育馆、科学馆、图书馆等设施。这10所大学是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每所大学可获1000万港币的捐款。这10所院校中6所是师范大学。
  1986年,邵逸夫还专门邀请上述这10所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去香港访问,具体研究捐款的使用。同时还安排他们参观访问香港的高等院校,让两地大学负责人互相交流接触,加强两地大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开阔眼界,从而使内地大学的图书馆、科学会堂办得更现代化一些。
  1987年,邵逸夫决定再内地高等院校捐赠1.16亿元港币,用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邵逸夫这次选顶捐赠的浙江省高等院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其他高等院校有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工学院、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央艺术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等。
  1989年1月由香港邵逸夫设立的邵氏基金会又宣布,再捐赠1亿零5百万港币,给内地22所高等院校。这样,内地47所高等院校,先后接受邵逸夫先生的捐赠,建造了图书馆或科学馆,他向祖国高等教育的捐款至今共有4.02亿港元。
  邵逸夫每年向内地大学慷慨捐赠巨款,项目遍布长城内外,长江南北,为内地人士所称颂。邵先生视教育为立国之本,热情希望中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他的贡献不仅是赠款,更宝贵的是对华夏大地赤热爱国之心。他为祖国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1984年,邵逸夫捐资1000万元港币给敦煌博物馆,用有维修莫高窟的文物。
  邵逸夫还曾捐赠香港中文大学1亿港币,建造“邵逸夫书院”。
  1989年邵逸夫设立的邵氏基金会宣布约有5000万港币,支持香港、中国内地及美国的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和艺术事业。香港的两所医疗机构、美国旧金山的邵逸夫爵士老人中心、英国红十字会(转云南红十字会)、宁波邵氏康乐园、香港救助儿童会等机构和单位获得捐款。
  邵逸夫向来热心参与公益事业,于1973年成立私人慈善基金组织——邵氏基金会。15年来,邵氏基金会向香港、中国内地、新加坡、英国等捐款约7亿港元,邵逸夫还对家乡浙江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予捐赠。
  1988年秋,邵逸夫在香港听到家乡浙江杭州、宁波等地受特大洪水灾害和第7号台风袭击,感同身受,寝食难安,立即慷慨解囊,捐款200万港币,赈济受灾同胞。
  1989年10月31日,由邵逸夫捐资在杭州兴建一座现代化医院——“邵逸夫医院”在采荷小区举行奠基典礼。这座规模为400张床位的现代花综合性医院建成后,将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共同管理,它将在医院管理和优质服务方面为其他医院起示范作用。
  邵逸夫对海内外文教卫生事业的支持,深为社会各界人士称道。1980年和1981年,他先后获得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及荣誉社会科学博士称号。
  为了表彰邵逸夫对文化教育工作的热心和成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还颁赠了“石溪奖章”给他。
  邵逸夫在原籍有祖房180余平方米。邵逸夫在镇海的故居,这纪念来未加修饰,但他却捐资在故野上,为乡亲们建造了心”。邵氏康乐中心,从幼儿园到敬老院,教育、卫生、文娱等设施一应俱全。这反映了邵逸夫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意。
  包玉刚
  包玉刚(1918—1991)名起然,镇海庄市钟包村人,系包兆龙次子。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学校。1937年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未几任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任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1949年初至香港,与人合资开设华人行,经营进口贸易,为大陆装运进口钢材、棉花、药品等紧缺物资。1955年创设环球有限公司,经营印度至日本间煤炭运输。次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运费大涨,获资甚丰,遂购置新船,扩展业务。继与日本造船业、金融业、香港汇丰银行等合作,渐著声航运界。1967年中东战争石油危机中扩大船队,1970年改为环球航运集团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创设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会主席。
  至1981年底,拥有船只210艘,总载重吨位2100万吨,人称“东方船王”。又于纽约、伦敦、东京等地设立10多家子公司、代理公司,还兼营地产、码头仓储、公共交通等业,历任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亚洲航业有限公司、世界航运及投资公司、世界海事及陆丰国际(投资)公司、世界金融国际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职。1963年加入英国籍,1976年英国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及日本天皇授于勋章、奖章。
  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他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政策,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奉节俭,乐善好施,先后捐资兴建北京兆龙饭店、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杭州包玉刚游泳池等,又倡设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基金,捐款赈济灾民。促进故乡任国开发协调小组顾问、甬港联谊会、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捐资5000万元创建宁波大学,又捐资建包玉刚图书馆。
  朱枫
  朱枫,女,1905年生,原名桂凤,改名湛之,城关朱家花园人。出身富裕家庭。1914年入县立高级女子小学,1921年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带头参加反帝爱国活动。1927年远嫁沈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举家返乡,翌年丈夫病逝。1937年“七·七”抗战开始,投入救亡宣传活动,参与救护遭日机轰炸的死伤人员。期间,与朱晓光结婚。
  当年底举家去武汉,次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新知书店工作,并捐款500元。武汉失陷前返浙江,在金华帮助台湾爱国志士筹建台湾抗日义勇队,慨捐800元,并向义勇队少年团捐赠衣物。1939年秋,与朱晓光赴皖南新四军军部,设随军书店。1940-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先后坚持在新知书店和书店桂林办事处工作。1941年夏,化名周爱梅,三次进入上饶集中营,探望和设法营救皖南事变时被捕的朱晓光,晓光于次年春越狱成功归队。
  1944年初至沪,参加书店驻沪办事处筹组同丰商行。10月,同丰商行遭敌破坏,曾被捕押于日本宪兵队,经受酷刑,守口如瓶,后经组织营救出狱。194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调至中共华中局在沪贸易机构经理财务,兼管情报部门经费,巧妙周旋于国民党经、军、警上层人物之间,保护党的事业和同志安全。19调香立后,奉命去台湾执行秘密任务。1950年2月,因叛徒告密,被敌人追捕,狱中坚贞不屈,同年6月10日,在台北壮烈就义。
  唐弢
  唐弢(1913—1991),原名端毅,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镇海庄市人。初中时家贫辍学,入上海邮局作拣信生,开始业余写作。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后结识鲁迅。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化运动,参加初版《鲁迅全集》编校。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兼任中学教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回邮局,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周报》被禁,转编《文汇报·笔会》。新中国成立后,致力鲁迅著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坚持杂文、散文创作,历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新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195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所著杂文思想、艺术均深受鲁迅影响,针砭时弊,议论激烈,有时也含抒情,意味隽永,社会性、知识性、文艺性兼顾,先后出版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短长书》、《唐弢杂文选》等,散文随笔集《落帆集书话》等,论文集《向《鲁迅的美学思想》、《海山论集》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另辑有《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林汉达
  林汉达(1900--1972)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曾用名林涛、林迭肯,浙江镇海人,1900年2月17日生。1924年毕业于上海之江大学,任四明中学教员。1928年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后任编辑主任、出版部部长。曾编过一套标准初中和高中英语课本,风行一时。1937年赴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任上海之江大学教授。1941年之江大学内迁,留上海编辑通俗历史故事,任华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抗战胜利后,回之江大学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上海有名的进步教授。1945年底,与马叙伦、王绍鏊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1946年5月,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成立,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同年秋到达解放区,任辽北省教育厅厅长。1949年作为民进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中央扫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副部长,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6年8月当选为民进第四届中央副主席。著有《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上下五千年》、《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等。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病逝。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